2014-08-28
康弘药业:核心人员自立门户 研发能力大打折扣 早前,顶着“国内自主研发药企”头衔的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弘药业”)加入了预披露行列,公司本次公开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拟募集资金9.53亿元。
对于康弘药业来说,最为外人啧啧称奇的是:公司拥有87项国内、国际发明专利(其中美国专利3项,PCT专利5项),12个上市产品。撑起这几十项专利的“顶梁柱”是曾任董事、副总裁俞德超先生,然而在2010年8月份公司首次IPO前夕,这位技术大佬却因与公司的发展和技术方面存在不同看法离职并自立门户,成为了公司的竞争对手。
公开资料显示,俞德超为中科院分子遗传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曾先后任美国Calydon生物制药公司主管新药研发副总裁,美国Cell Genesys生物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美国Applied Genetics生物制药公司副总裁,生物大分子蛋白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俞德超来到康弘药业,主要负责技术开发,曾任康弘生物副总裁。俞德超拥有54项发明专利,其中42项为美国专利,是康弘生物7项专利发明人。
而俞德超对于康弘药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被公司寄予厚望将形成预期利润新增长点的KH901、KH902等新药为俞德超负责研发的工作。资料显示,2005年筹备成立的康弘生物,被业界视作康弘药业研发升级的一个分水岭。正是通过这个平台,康弘人口中“最让人振奋的”KH901、KH902、KH903三只针对肿瘤、眼科的一类新药相继上马。在谈及KH902时,康弘的核心高管们第一次毫不抑制研发者的激动,并加之以“如果顺利推进,将会是革命性产品”的自豪修饰。据称,这个在KH903开发过程中偶然发现的新药在2008年在香港举办的世界眼科大会上得到了国内外眼科专家的积极认同,市场前景巨大,被康弘寄予厚望。
数据显示,2010年,国际上与KH902类似产品的生物药品Lucentis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与KH903类似的生物药品Avastin年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如此大的蛋糕,康弘药业当然不会放弃从中分一杯羹。
然而,俞德超在上市前夕的闪电离职,让康弘药业分享这杯羹增加了不确定性。这么一块“肥水”,公司怎么舍得让外人甜去呢?
康弘药业对外解释称:在俞德超任职后期,因与康弘药业在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新项目的选择和引进以及在他参与引进及开发的部分技术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最终又因个人原因俞德超提出辞职。2010年8月,经康弘药业与俞德超双方慎重考虑并平等协商,根据双方的意愿,康弘药业同意俞德超离职,双方共同确认了俞德超在发行人任职期间所参与引进及开发的技术的完整性,并已经按照离职技术人员的通行做法签署了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双方目前没有任何纠纷。
编者发现,在股东持股方面,公司其他高管几乎人人拥有相当数量的股份,唯独未显示核心技术人员俞德超的任何持股信息,这既显示出声称紧缺创新人才的康弘药业对人才缺乏尊重,更让投资者不得不猜测这也许也是双方分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俞德超离职后很快创办两家公司的迹象来看,这或许暗藏了俞德超对康弘药业家族式控股、自己为他人作嫁衣的不满。
资料显示,俞德超离去之后,迅速成立了两家制药公司,分别为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和上海白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这两家公司致力于生物高新技术,在美国及中国上海均设有科研和生产部门,和三个国家多家实验室长期合作。其在生物高新技术方面的竞争力不容忽视,未来产生挤压康弘药业利润空间的风险更不容小觑。
对于俞德超的离职,康弘药业还表示,公司研发团队已接近300人,其中生物药研发团队已接近200人。因此,俞德超离职行为对发行人的经营和研发不构成重大影响。然而,仔细研究发现,在俞德超离职的次年,康弘药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64%,较2010年出现近0.5个百分点的下滑,而到了201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下降至5.39%。
业内人士表示,俞德超是康弘药业在研生物药产品的主要发明人,康弘药业生物药的创新性是否能够持续则值得怀疑。 对于康弘药业IPO进展,编者将继续关注。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中金在线
责任编辑:思域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