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待申购列表
从新股集中发行说开去
2014-08-29
从新股集中发行说开去
  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从基本的供求规律看,是肯定存在的,但将冲击减到最小直至没有,甚至于由负面转正面,却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供求规律在股市里没有多大的“市场”,这一点我们以前也表达过,别的不说,“追涨杀跌”就是与此规律背道而驰的行为。新股的发行亦然。
  这里有两点最为重要:一点是新股的质地,一点是市场的信心。新股质地好,等于是给投资者带来一个长期赚钱的新项目,这必然是多多益善的事情。然而要有好的新股,首先市场必须有一套能分辨好股坏股的好机制,这套机制目前正在建立,但八字总是差那么一撇:监管层多次强调充分的信息披露,但一旦信披出问题,有没有让当事人“倾家荡产”的严刑峻法?现在还看不到。低廉的违规成本让玩花样的公司大量存在,投资者没有办法分辨出好公司,所以只要是新股发行,就都被归为“利空”之列。其次是新股大股东不是以兑现跑路为目的的。自创业板开板以来,大量民企上市的目的却有些变味,他们中不少以集富为目的,上了市就一门心思想兑现财富走人,至于公司的未来,似乎不是“创业者”关心的重点。这不免让新股的形象在投资者心目中也渐渐变了味了。
  而市场的信心,是与行情的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股的发行节奏,本会受行情制约,但前提是发行人难以玩花样,且爱惜股权,而不是A股这样,发行人处于“强势”状态或者因担心政策多变而争先恐后去挤独木桥。只有发行人认识到股权融资其实是成本最贵的方式,行情好的时候,才能水涨船高将股权卖个好价钱,降低成本;在行情低迷阶段,股权融资不仅成本太高,而且还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如找不到其他融资方式了?是否早已债台高筑了?这样,公司形象多少都会受损。如果发行人真有这种意识,则新股的供求关系就会与市场行情相关,且对行情过热或过冷具有稳定器的作用。成熟市场很少听说因新股发行而让行情受到不必要的冲击的,原因正在于此。
  A股以往的经验表明,低迷市强推新股,将造成恶性循环,最终监管层被迫不审批新股,市场迎来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等行情转强了,新股再度放行—节奏基本掌握在监管层手中。这样的习惯,自然难免让真正的“市场化”寸步难行。(二)
新股分析
 
公告速递
 
您的意见是我们的动力
您的意见及建议:
您的姓名:
您的联系方式:
提 交
非常感谢您对钱龙软件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更好!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