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理工光科应收款占资产近三成 逾四成业绩来自税收优惠 头顶高新光环、身披“高校概念”又有国资背景,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理工光科”)的IPO之路一度让投资者看好。然而,大公财经记查发现,自招股书披露以来,有关该公司应收帐款激增、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占业绩四成等风险因素随之走上台面,接受各方拷问。
证监会于8月8日晚间公布了武汉理工光科IPO预披露文件,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不超过1,050万股普通股,老股转让数量不超过500万股,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银万国”)为本次发行的承销商。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从事光纤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光纤传感系统、物联网应用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服务,其主营业务为向用户提供光纤传感技术安全监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按其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光纤油罐火灾报警系统、光纤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电力设备光纤在线监测系统及光纤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等。
武汉理工光科号称是中国最大的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基地,并提出“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光纤传感技术发展同步”的发展口号。然而,大公财经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应收帐款激增、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占业绩比重较大等问题困扰着其上市之旅。
应收帐款占总资产近三成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1年末、2012年末、2013年末及2014年3月末应收帐款分别为6,756.52万元、7,447.50万元、8,923.36万元及8,585.2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66%、24.55%、27.79及29.46%;
同时,2011年末、2012年末、2013年末及2014年3月末,公司1年以上应收帐款占同期应收帐额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6.94%、35.32%、33.07%及30.89%,帐龄较长。
对于应收帐款激增的风险,武汉理工光科在招股书如此表述,“随着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大,公司应收帐款净额也增长较快。公司应收帐款主要客户是国有石油石化企业及高速公司、地铁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承包商,总体信用较好。”
不过,公司也在招股书中坦言,但如果应收帐款不能及时收回,对公司资产质量以及财务状况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逾四成业绩来自税收优惠
应收帐款占比高仅是风险之一,武汉理工光科最令人担忧的“短板”是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占业绩比重大。
资料显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武汉理工光科2011年度、2012年度和2013年度均执行15%的税率。
另外,武汉理工光科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
资料显示,公司2011年度、2012年度及2013年度所得税优惠金额分别为381.4万元、488.4万元及390.6万元,增值税返还分别为693.1万元、888.6万元及969.5万元,合计分别为1,074.5万元、1,377.1万元、1,360万元。同期利润总额分别为2,530万元、4,246万元及4,217万元,税收优惠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2.46%、32.43%及32.25%。
在享有税收优惠的同时,武汉理工光科作为创新型企业,在承担项目创新时还获得各项政府补贴。招股书显示,2011年度、2012年度和2013年度,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分别为560.96万、710万元和288.48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分别为236.80万元、611.30万元和402.20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9.36%、14.40%和9.54%。
从中不难发现,报告期内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合计已占其当期利润总额的51.82%、46.83%、41.79%,超过四成一度达到五成以上,而当期公司的净利润仅为2,053万元、3,513万元和3,609万元。
武汉理工光科在招股书提到了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对业绩影响的风险。公司称果优惠政策到期后无后续优惠政策、政策变化或公司享受优惠政策在未来不能延续取得,均将导致公司不能继续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政策出现不可预测的不利变化,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
对此,北京某不愿具名的高新企业高管对大公财经表示,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对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的业绩影响较大,部分企业也很容易形成税收、政策“依赖症”。一旦政策有变,类似企业就存在业绩“变脸”之虞。
就上述问题,记者向武汉理工光科进行了书面采访,但截至发稿时一直未收到对方回复。
武汉理工光科不缺题材、光环,亦不缺政策扶持,可上市之路依然前景难测,应收帐款占比较高、四成业绩来自政策优惠等问题正“狙击”这只高校股生力军。对于其上市之路及后续表现,大公财经将继续保持关注。
责任编辑: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