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九强生物IPO:与经销商“暧昧”、不务正业成上市绊脚石 九强生物代理商“肢解”后遗症
九强生物:不差钱的IPO 募集资金或用于不务正业
九强生物 三疑问让IPO添“堵”
原本定于5月30日上会的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却在发审会召开前夕突然取消上会,理由是“有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金证券》记者了解到,九强生物与专营经销商之间关系“暧昧”,被认为是公司IPO急刹车的重要原因。
5大经销商同属一老板
九强生物以生化诊断试剂(“金斯尔”品牌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营销模式。
据了解,九强生物的客户分为专营经销商、普通经销商和直销三类。其中,专营经销商是公司最重要的营销渠道之一。《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九强生物来自专营经销商的收入占比最高达47%。
目前,九强生物有8家专营经销商,公司对其“支持”力度也是最大的。公司授权专营经销商在专营期间可无偿使用九强生物商标、产品标志、标识、logo及商号。8家专营经销商中有四家公司名称中包含“金斯尔”,一家公司名称中包含“九强”。公司对北京金斯尔等专营经销商的供货价格,比普通经销商低20%。此外,公司在回款账期、折扣返点等方面也给予专营经销商更多的优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九强生物对外宣称,8家专营经销商之间、经销商和发行人之间无关联关系,但《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九强生物8家专营经销商中,有5家出自同一血脉,还有两家经销商的大股东曾是九强生物员工。
据招股书披露,自然人蒲硕楠与吴颖如曾先后投资成立北京金斯尔(含控股子公司珠海金斯尔)、沈阳朗道、武汉金斯尔和上海盛尔5家专营经销商。其中,珠海金斯尔由北京金斯尔和蒲硕楠分别持股90%和10%。
前员工趁“清洗”接盘
《金证券》记者梳理后发现,九强生物8家专营经销商中,除了上述同一血脉的5家经销商外,还剩下上海九强、沈阳金斯尔和金朗润通三家。前两家曾为九强生物关联企业,只有金朗润通一家看起来像是真正独立的经销商。
资料显示,上海九强曾是九强有限(九强生物前身)2002年成立的控股子公司,九强有限持股90%,九强有限总经理刘希持股10%;沈阳金斯尔则由九强生物董事长邹左军和总经理刘希各自持股50%。
为了统一销售战略、减少关联交易、解决同业竞争,上海九强和沈阳金斯尔从2009年底开始股权清理。经过2009年12月和2010年8月的两轮股权转让后,董向军持股上海九强90%,另一自然人股东持股上海九强10%股权。
同样在2009年12月,沈阳金斯尔转让给董向军和邵劲各50%股份。2010年8月,董向军和邵劲又将所持大部分股权转让给朱秀琳,朱秀琳持股沈阳金斯尔90%。《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董向军、邵劲和朱秀琳三人在受让上海九强、沈阳金斯尔股权之前,曾为九强生物员工。
有意思的是,5家出自同一血脉的专营经销商此间也开始了“清洗”运动。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北京金斯尔、珠海金斯尔、沈阳朗道、武汉金斯尔和上海盛尔先后进行了对外股权转让。转让后,仅上海盛尔由蒲硕楠控股,其余4家专营经销商均转让给了无关联第三方。
九强生物表示,由于2010年年初公司提高了对专营经销商的经销规模和应收账款回款要求,故蒲硕楠与吴颖如达成共识,将手中股权对外转让。
专营经销生意大不如前
“清洗”之后,专营经销商处境如何?
数据显示,九强生物专营代理商营业收入占比在逐年下降,2011年-2013年,占比分别为46.56%、38.25%和35.50%。报告期内,专营经销商对医院客户的销售数量从2011年的710家锐减至2013年的547家,下降幅度达到23%。
专营经销商面临客户流失的困境,九强生物能否依靠普通经销商和直销渠道保持业务增长?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3年大幅拓展普通经销商数量,但来自普通经销商的收入并无同步增长。2012年-2013年,公司普通经销商数量从477家增至574家,增速为20%;而同期来自普通经销商的营收从1.97亿元增至2.17亿元,增速仅合10%。
直销方面,公司近三年来前五大直销客户并不稳定。2011年的前五大直销客户没有一家坚持到2013年,2012年的前五大客户中,只有两名客户继续在下一年度出现。九强生物IPO急刹车是否因为经销商问题?《金证券》记者致电九强生物证券部,并向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提纲,但公司方面并未回应。
处于上市关键期的九强生物,为何不惜代价执意对专营经销商进行“大清洗”?“前员工”接盘背后是否存在猫腻?《金证券》记者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zg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