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中科曙光明日上市定位分析 一、公司基本面分析
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并围绕高端计算机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信息系统供应商"。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发、制造和管理体系,各类产品和服务在政府、能源、互联网、教育、国防等行业拥有成熟的应用解决方案和优质客户,销售和技术支持网络体系遍及全国重点省市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上升。
二、上市首日定位预测
东北证券:17-19元
申银万国证券:中科曙光国产高端计算机龙头厂商研报
中科曙光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7500万股股票。
根据IDC的统计,2011-2013年间中国通用服务器市场容量持续上升,2013年整体厂商销售额约为294.2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41%。
公司拟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投云存储和云计算项目扩张和补充运营资金三个项目,拟募集3.48亿元。
预计2014-2016年中科曙光的收入分别为23.9、29.0和3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3、1.46、1.82亿元,按发行总股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38、0.49、和0.61元l可比公司浪潮信息2014年市销率为3.2倍,市盈率为68倍。按照市场对浪潮信息的定价,我们预计中科曙光2014年市值可达到23.9X3.2=76.5亿元,根据首次公开发行后3亿总股本计算后中科曙光股价可达25.5元。
特别提示:本报告所预测新股定价不是上市首日价格表现,而是在现有市场环境基本保持不变情况下的合理价格区间。
中科曙光: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建立领先优势
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并围绕高端计算机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发、制造和管理体系,在政府、能源、互联网、教育、国防等行业拥有成熟的应用解决方案和优质客户。
公司竞争对手主要包括IBM、惠普、戴尔、浪潮信息、联想、华为等知名企业。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拥有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公司的高性能计算机产品按厂商销售额排名升至全球第六,在亚洲厂商中排名第一。
高性能计算机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政府及重点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市场规模及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为高端计算机行业带来较大发展空间;信息安全问题引发的国产化替代趋势,也推动了国产高性能计算机需求提升。
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净利润因市场竞争激烈而波动。2011年至2014年1-6月,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1,481.38万元、15,691.65万元、9,379.98万元和2,354.47万元,2013年利润较大幅下滑40.22%、2014年1-6月净利润同比下降18.18%。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销售竞争格局出现变化,竞争加剧造成综合毛利率下降。2014年1-8月公司收入已实现增长,2014年全年经营业绩有望实现增长。
公司发行7500万股A股,募资总额39675万元,募投项目为ParaStor300并行分布式云存储项目、CloudView2.0云计算管理系统项目等。
预计2014-2016年发行后全面摊薄EPS为0.38/0.47/0.57元。我们认为合理估值区间为17-19元,对应2014年PE45倍-50倍。东北证券
中科曙光:国产高端计算机及信息化系统龙头
国内高端计算机及信息系统领军企业:公司背靠中科院国家资源,专注于高端计算机及信息系统领域,形成了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存储产品,和围绕高端计算机的软件服务、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四大业务,完整覆盖客户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能源、互联网、教育、国防等领域。
政府信息化建设,国产替代双重驱动:国内政府信息化建设、能源、电力、互联网行业发展为高端计算机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公司服务器、存储产品等主营产品都处于国产品牌第一梯队,在国产化浪潮中大有可为,发展空间广阔。
募投项目投资方向、时机选择都兼具战略眼光:公司本次拟发行不超过7500万股,募集资金3.48亿元,用于ParaStor300并行分布式云存储项目、CloudView2.0云计算管理系统项目、补充营运资金三个项目。本次募集资金运用紧紧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提高主营业务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
建议询价区间19.5-27.3元。预计公司2014-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42亿元、28.56亿元、35.55亿元和44.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1.56亿元、1.76亿元、2.09亿元,EPS分别为0.39元、0.52元、0.59元、0.7元。我们参照可比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综合考虑此次发行的政策、市场环境,给予公司2014年50-70倍PE,建议询价区间19.5-27.3元。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政府补贴不可持续风险、研发进度低于预期风险(安信证券)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公司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中市场总份额居第一位,2013年公司在榜单中上榜数量35套,与IBM持平,大幅领先其他行业内机构。
国内信息化建设持续升温,公司作为行业中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未来高增长有望延续。